银川市金凤区:优化管理制度 让驻村更助村
近年来,银川市金凤区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把用好驻村干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优化管理制度,锻造一支下得去、干得好、沉得住的驻村干部队伍,在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上发挥最大潜能。
选派力量精准化 配强干部队伍
“撂荒的近90亩地怎么种是我攻克的‘新课题’。”近日,金凤区良田镇园林村第一书记李洋骄傲地说。在良田镇有近90亩土质肥沃的闲置土地,因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撂荒多年。李洋利用他在银川科技学院派出单位的优势,邀请学院农业领域专家指导,修建温棚园区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通过种植小吊瓜、西红柿、芹菜等经济作物,带动村民提高收入。
金凤区精准选派帮扶力量,逐村研判、逐人分析,根据派驻需要和选派干部工作单位、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等进行通盘考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好、担当精神好、服务意识好、沟通协调好的优秀干部到一线“蹲苗”锻炼,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想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的干部选派到驻村一线。
培训赋能实用化 提升干部能力
“为做好交接工作,前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我独立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前,一直待在村里帮助我了解村情民情,熟悉各项帮扶政策。能在3个月内迅速进入驻村工作状态,离不开我的帮带导师的帮助。”良田镇金星村现任第一书记雷俊感激地说。他刚来时不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现在对谁家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等细节了如指掌。
金凤区积极推行帮带制度,由乡镇包村干部、经验丰富的前任驻村第一书记等担任导师,帮助40名新驻村干部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融入群众。同时,对标履职能力过硬要求,推行“理论+实践”培育模式,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座谈交流会、现场观摩活动等方式,邀请组织部、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辅导,提升驻村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今年以来,共组织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主题集中培训3期。
日常工作清单化 检验驻村成效
为强化驻村帮扶的日常管理、跟踪管理和精准考核,金凤区统一印制驻村工作日志,规范驻村干部基本信息、培训学习等内容,以一本日志全面反映驻村工作情况。同时,利用钉钉软件、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提醒常规工作、明确重点任务,并列为月度考核指标,推动帮扶工作落实落细。
第五轮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已发放工作日志40本,下发工作提示5期,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余份。
督导调度常态化 推动问题整改
金凤区制定驻村帮扶工作督导细则,组建督导组不定期督查驻村工作作风和帮扶成效。第五轮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暗访督导3次,下发通报1期。各镇(街道)党(工)委落实管理第一责任,强化驻村队员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对驻村工作未落实到位的驻村第一书记及时督促整改。建立“月调度、季监测、半年评估、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加强日常考核,综合评定驻村队员驻村成效,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对驻村干部既要严管也要厚爱。“金凤区将落实好后勤保障和关爱服务,及时足额发放驻村补贴,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设备,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激励力度,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干部、考验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优先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基层认可的优秀驻村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和职级晋升、评先选优,树牢实干导向,做到激励保障‘导向化’,推动驻村干部心无旁骛、履职尽责。”金凤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