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机关建设

宁夏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取得“好”等次

来源: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上传人员: 海永强 日期: 2023-07-04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坚持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实际工作中,以主题教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在近日国家公布的中西部22个省份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结果中,宁夏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评估和东西部协作考核均取得“好”等次,圆满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进入好等次、取得好名次,打一场翻身仗”目标。

一、紧盯工作方向,狠抓“三个落实”。严格执行“四个不摘”,推动政策、责任、工作落实。狠抓责任落实。强化自治区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机制,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各厅局单位立足行业职责协同抓,各市、县(区)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一线总指挥职责,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各项部署落实。狠抓政策落实。按照“稳定一批、优化一批、调整一批”原则,配套完善14个方面120个政策文件,构建了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1+N”衔接政策体系,并全面跟进落实。狠抓整改落实。建立“专班推进+定点包抓”责任体系,统筹国家考核评估反馈与中办督查、国务院大督查、自治区后评估、审计监督检查、自治区领导调研发现问题,梳理5方面14类57个问题,制定108条整改措施,逐条逐项完成整改,盐池县、隆德县高质量摘牌。

二、紧盯巩固成果,抓实“四个聚力”。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聚力监测帮扶织密“防贫网”。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健全全区乡村人口基础数据库,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通过三轮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对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实行“八必访”,风险户“一键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聚力“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线”。落实“五位一体”工作措施,推动从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持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脱贫人口全部动态参保,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新增危房动态清零。安全饮水问题即查即改、边查边改,持续保障用水安全。聚力产业就业鼓足“钱袋子”。聚焦“两个高于”目标,发布“促农增收13条”“应对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27条”等硬核举措,2022年度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3578元、增速16.3%,位居中西部省份首位。强化产业就业帮扶,衔接资金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强化联农带农富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壮大以工代赈、帮扶车间等就地就近就业数量,推动稳岗就业扩面增效。聚力重点地区加快“补短板”。精准谋划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短板促发展项目1350个,完成投资134亿元,统筹推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社会帮扶、“组团式”帮扶政策落实。紧盯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大力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立区市县领导包抓机制,组织实施产业培育、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项目2986个,落实投资39.2亿元。吴忠市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三、紧盯协作帮扶,抓牢“三项帮扶”。持续深化闽宁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一步。闽宁协作拓展新领域。两省主要领导率团互访,召开闽宁协作第26次联席会议,落实闽宁协作资金6.25亿元,持续深化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全力推动新发展阶段闽宁协作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由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迈上新台阶。9家中央帮扶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投入资金1.6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教育培训、社会事业等项目107个。37个党支部与帮扶县重点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帮扶取得新成效。压实驻村帮扶责任,向1963个村选派驻村帮扶干部4587名,全年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6.7亿元,实施项目2399个,受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6万人。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88家区内外民营企业与5个重点帮扶县“县企对接”,合力推进脱贫成果巩固。

四、紧盯乡村发展,抓稳“三个重点”。紧盯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乡村建设“183”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示范县乡村创建和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4.9%,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覆盖面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96%。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我区2个乡镇19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加大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综合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力度,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全年办理实事2179件、完成投资30.3亿元,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红寺堡“55124”村级治理模式在全区推行。强化要素投入保障。强化财政投入和项目推进,全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地方债资金、中央彩票公益金和闽宁资金66.47亿元,实施计划项目11089个。优化小额信贷政策,落实“富民贷”,贷款覆盖率稳居全国第一。将7.9万个、432.3亿元资产原值的扶贫项目资产纳入统计管理范围,并全部完成移交。严格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管理,全年分配到村级集体收益68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