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宁夏:“输血+造血”为困难家庭“兜牢底”“兜好底”

来源: 新华网 上传人员: 海永强 日期: 2022-06-30

新华网银川6月30日电(记者 谢建雯)47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村民姬廷霞身患肢体三级残疾,而丈夫马玉兵也患有听力一级残疾、言语二级残疾,常年吃药干不了重活,唯一的儿子才上五年级。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月2300多元的各类政府补助成为这个三口之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姬廷霞利用闲暇时间学习非遗麻编,这是她的作品。

  “上半年,政府还给我们发放了深度贫困救助金等其他一次性生活补贴近2000元。多亏了这些补贴救助,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把家撑起来。”姬廷霞说。作为家中的唯一劳动力,她还参与了专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在村里做保洁每月能挣1300元。

  包括姬廷霞在内,为兜牢困难人员底线,截至目前,宁夏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3万人、特困人员9600多人,前五个月实施临时救助3.86万人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更加有力。

  “输血”更要“造血”。据兴庆区残联副理事长熊伟介绍,为促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好就业”“就好业”,兴庆区残联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爱心企业等社会资源,不断发掘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开展残疾人非遗手工艺技能订单式培训和岗前培训,开发贺兰石雕刻、麻编、丝绫堆绣、走马灯等文创产品,截至目前,已组织190名残疾人开展6批次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这种‘非遗+就业’的模式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和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双丰收,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就业增收最好的方式。”熊伟说。

  上个月底,姬廷霞带着编织好的作品从非遗麻编培训班顺利“毕业”,还领到了200元技能培训补贴。得知自己的手艺被认可,能参与更多麻制品编织后,她每天早早打扫完卫生、收拾好家务,就抽空编织手里的汉麻。

  “能多挣一点,家里就好过一点。”她说,“现在有政府兜底,咱们自己更要争气些,好好奔日子。”(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