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乡村行 看振兴 | 肉牛产业“链”起群众多条增收路

来源: 宁夏日报客户端 上传人员: 海永强 日期: 2023-11-16

11月14日,海原县西安镇陈湾村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8座宽敞整齐的养殖圈舍呈阶梯式排列,棚内传来一阵阵牛叫声。走进棚内,饲养员正忙着运料、配料、拌料,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迫不及待地进食饲草。

“牛场目前存栏西门塔尔牛1400余头,2025年预计基础母牛存栏数达2000头。通过纯种繁育,向社会提供优质肉牛900余头,同时带动胡湾村农户发展养殖业,增加村民收入。”海原县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晗炜介绍。

合作社里的肉牛膘肥体壮

“牛”如何成为陈湾村农户的增收“法宝”?记者在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员工陈柱身上找到了答案。

陈柱于2018年返乡后在牛场务工,实现了就近稳定就业,年收入4.8万元。家中还有田地数亩,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除了种地收入,作物产生的秸秆都被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每吨960元回收,这是陈柱的第二项收入。

此外,陈柱还有一项“牛”收入。“第一年每头牛分红600元红利,第二年800元红利,第三年1000元。我不负担任何养殖成本,每年还能净落3000元。”原来,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以分红形式每户从华润购进3头基础母牛,每头牛6000元贷款由合作社到期偿还,由合作社负责养殖。另外,合作社还给其他成员提供养殖技术、市场销售服务。

就这样,陈柱通过“牛”实现了三重入账。

陈柱每年几笔入账只是陈湾村靠“牛”增收的一个缩影。智通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吸纳近70名村民就近务工,吸纳197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分红。此外,2023年合作社收购胡湾行政村农户青贮6000吨,收购干草2000吨,涉及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小茴香秸秆等,收购面覆盖周边小河村、付套村、胡湾村的所有农户。

从种地,到肉牛托管,再到秸秆回收,肉牛“链”起了农户多条致富路。

当前,海原县的肉牛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激活了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海原县共新培育肉牛养殖户773户,肉牛存栏量达到15.5万头,良种基础母牛存栏9.5万头;培育标准化养殖示范户(场)321个,14个养殖企业(合作社)收购中小养殖户架子牛1439头,户繁企育初见成效。完成牛王谷项目(一、二期)、精深加工项目(二、三期)和5个出户入园养殖场项目新续建工作;小南川肉牛育肥扩繁项目、李旺有机肥加工项目、饲草料加工补短板项目和精深加工四期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宁夏日报见习记者 张璞 文/图/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