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 典型推荐

陕西紫阳:探索推行搬迁社区党建“365”模式

来源: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上传人员: 海永强 日期: 2022-04-29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聚焦搬迁群众融入度不高、就业渠道窄、返贫风险大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易地搬迁社区党建“153”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搬迁社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以“三网并行、六联共促、五化同步”为主要内容的搬迁社区“365”模式,推动形成了“共建共融共治共享”新格局,实现了搬迁群众“快融入、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预期目标。

一、坚持“三网并行”,拴紧共融共治“治理链”

一是织牢党组织服务网。根据搬迁社区人口数量和居住分布,组建独立型党支部10个、融合型党支部6个,同步建立工青妇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服务网络,设置网格党小组61个,选配党员中心户长166人,把党组织管理触角延伸到搬迁小区、楼栋、住户。

二是织牢社区管理网。对应建立“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栋长”为框架的社区治理网,设置居民小组72个,选配全科网格员122名,同时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合并运行,有效整合综治信息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视联网等系统,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平台,推动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上办、服务全覆盖”的信息化治理网络。

三是织牢帮扶连心网。对搬迁社区落实“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县级以上单位包帮联建、一支工作队帮扶、一名第一书记指导、一名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体系,让搬迁社区群众脱贫不脱帮扶,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服务常态化。

二、坚持“六联共促”,绘制共融共治“同心圆”

一是党建联抓。建立“村社联建”“部门驻建”“社企联建”模式,合力推动组织共建、活动共办、服务共抓、资源共享。

二是治理联动。推行居民需求清单、服务供给清单、服务项目清单制度,整合乡村振兴、综治、安全等大数据信息,统一调度派单,实现服务群众“一呼百应”。

三是产业联扶。坚持农村建园区、社区办工厂,引导搬迁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园区务工、创业孵化等形式,增强“造血”功能、分享改革发展红利。

四是就业联促。设立10个搬迁社区农民工党建服务站,深化政企合作,大力实施修脚养生、职业茶农等“五大免费培训”,推进“订单就业”。推行“家庭作坊”模式,实现就近就业。

五是服务联做。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理”模式,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深化承诺代办、志愿服务,组建“帮帮团”“邻里帮”组织,将各级帮扶干部和在家党员编入政策宣传、环境协理、归家向导、困难救助等志愿队伍,为搬迁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服务。引导群众守望相助。

六是文明联创。建立10个搬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新民风活动建设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项活动,不断提升搬迁群众文明素质,倡树社会新风尚,着力建设家风正、民风淳、乡风好的文明新社区。

三、坚持“五化同步”,铺筑共融共享“幸福路”

一是推进党组织建设标准化。对标“三新三领”党建示范带建设标准,选派10名科级领导担任独立搬迁社区党建指导员,聚合驻社区单位力量,扎实开展标准化党组织和“星级”搬迁社区创建,强功能、补短板、优服务、抓提升,创建“五星”级标准社区9个,以创建动力激发党组织引领发展活力。

二是推进社区管理精细化。健全完善搬迁社区“双网管理”、包帮联建、小微权力清单等“五项制度”,推行社区干部日常坐班、节假日轮班、错峰延时服务,合理布局小超市、小食堂、小药店、小书店、小银行“五小”设施,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形成“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三是推进增收保障多元化。建立搬迁社区家庭劳动力信息台账,适时组织劳务招聘活动,与陕西远元修脚集团等企业签订用工订单,每年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10000余人次,培育新社区工厂86家,组建建筑、搬运、家政等劳务队21支,发展“家庭作坊”32个。

四是推进文化生活多样化。配备社区远教广场LED大屏16个,发挥党建宣传文化长廊作用,开展“百年大党·百年苦难辉煌”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文化课堂、经典传播、社会公益、先进表彰、集体升学礼等活动100余场次,表彰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创业标兵等先进典型144人,在搬迁社区群众中营造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奋发有为的社会新风尚。

五是推进服务阵地规范化。按照“1+5+X”的模式,配套完善党群服务、综治调解、物业管理、日间照料、文体活动“五个中心”功能,配套建成10个“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便民服务、党群议事、保障维权、纠纷调解、帮扶救助、志愿互助服务一体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